那些曾经高考失利的企业家们
【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6月13日报道(文/黎曼) 又一年高考到来。作为大多数普通人改变命运的途径,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中国企业家中,高考的故事也颇多传奇。 这些企业家在商界取得优秀的成绩,有的甚至用成绩改变和影响了这个世界,但是年轻时面对高考的他们也并非一帆风顺,相反,他们曾“偏科”,或折戟英语,或为数学头疼,多次落榜却屡战屡败,越挫越勇。 猎云网梳理了那些高考失利的大佬们,他们当中,有人三次赴考,终圆北大梦;有人身体羸弱,中途辍学;有人放弃高考,却创立了跟学习相关的企业;他们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高考似乎是一道重要的关卡,但是远远不是人生的全部。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高考三次,身家4377亿 众所周知,马云是英语老师出身,读书时期曾是一位偏科大王,高考数学成绩是1分。 马云出身曲艺世家,父亲马来法是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第四、五届主席,曲艺界元老级人物。受父亲影响,马云从小对曲艺十分着迷,小学期间还上台表演过相声。尽管马云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但是依然很淘气,常常打架。 高中班里一共50人,马云的数学成绩常常排名40之外。但是这不影响马云对高考的信心,1982年,18岁的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志愿填的是北京大学。当高考成绩公布,数学成绩仅有1分的他无缘大学。 高考失败后,马云转头开始找工作,去一家宾馆应聘服务生,但是却因为长得歪瓜裂枣没通过面试,反倒是一同前去的表弟被面试官看中。后来通过关系,找了份给出版社送书的活儿。 这个时候,路遥的著名小说《人生》改变了马云的想法,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并在第二年再次走进了考场。成绩出来后,马云的数学得分有了进步,考了19分,但依旧无缘大学。 接下来的一年,马云仍然是一边打工,一边准备第三次高考。这次,马云的数学成绩终于及格了,考了79分。不过,总成绩比本科线还是差5分。 幸运的是,马云第三次高考那年,杭州师范学院的英语系因为刚刚升为本科,招生指标未报满。于是,校领导做了个令马云感觉天上掉馅饼的决定,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于是,英语成绩过硬的马云幸运地以本科生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 从此,杭州师范学院成为了马云梦想起步的地方。在这里,马云从学渣脱胎成为学霸,成绩在外语系常常排名前五,还担任过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他还认识了自己的学妹张瑛,张后来成为马云的妻子。 高考充满波折的马云,创业之路也非一蹴而就。经历过二次创业后,马云才培育出阿里巴巴这个中国巨头企业。 马云第一次创业是和朋友一起创办的海博翻译社。但一开始就面临着两难困境。第一个月的收入是700元,租金却要2400元,还要养活5名员工。为了保障翻译社能够继续支撑下去,马云去义乌批发鲜花、手电筒、内衣、袜子等小商品赚钱。不过,1995年后,翻译社开始盈利。 1995年5月,马云在美国西雅图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他发现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非常多的信息。但却找不到任何一条有关“中国”的信息。看到这片空白的市场,马云兴奋不已。很快,他从美国带回来一台486电脑,回国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 马云把营业额从0做到了几百万,而且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逐渐升温,也出现了杭州电信这样的竞争者,后来杭州电信出资140万人民币和马云组建合资公司,马云占股30%。 马云第三次创业是在1999年,他开始创办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阿里巴巴。随后,阿里巴巴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以及经济体之一。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高考三次,身家300亿 参加三次高考,对俞敏洪而言,着实是因为缺了几分运气。而最终考上北大,除了他的坚持,也离不开背后母亲的鼓励与帮助。 俞敏洪从小就很爱学习,一干完农活就喜欢看书,比如《艳阳天》之类的书,还有一些教科书,他还在家学画画。而当时的政策是,贫下中农家庭只能有一个子女上高中。姐姐已是高中毕业,所以俞敏洪没有机会。 1977年年初,同村一个女孩不愿上高中,俞敏洪母亲知道这件事后,觉得可以让俞敏洪顶替这个女孩上高中,几经说服,学校终于同意。 1978年,俞敏洪第一次参加高考,目标院校的江苏省常熟市地区师专,却因为5分失之交臂。院校的外语录取分数线是38分,而他考了33分。 后来俞敏洪一边在大队中学做代课老师,一边用业余时间复习功课,在1979年参加了第二次高考,遗憾的是,同村的两名同学都考上了,但俞敏洪又因为5分,与心仪院校失之交臂。他的总分虽然超过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变成了60分。 俞敏洪说,执着地第3次参加高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恐惧”,害怕一辈子待在山沟里,想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两度失利之后,俞敏洪报名参加了专门针对外语高考的辅导班,在1980年再度走进考场,并用了40分钟就交了英语试卷,最终取得了英语95分,总分387分的好成绩。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8月底,俞敏洪顺利拿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 之所以能40分钟交卷,俞敏洪说,因为在第三次参加高考时,已经做了上千份英语考卷,当时不用考口语,英语也相对简单,就是背、记、写。 毕业之后,俞敏洪留在北大教书,这期间出国潮正热,新东方也随之成立,并于2006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如今,59岁的俞敏洪身家300亿元。 晨光创始人陈湖雄,高考三次,身家500亿 一手缔造起庞大的晨光文具(603899,股吧)帝国的陈湖雄,在学生时代,着实算不上学霸。1970年,陈湖雄出生于广东汕头潮阳谷饶,从小活泼爱动,也十分聪明,但心思却不在学习上,痴迷看武侠小说。 上小学时,同桌在认真听课,他却偷偷看《射雕英雄传》。到了初中,隔壁邻居家小孩在写作业,他在窗外对着树枝练朱砂掌。小学和初中,陈湖雄是在看小说、练各种奇奇怪怪的武术中度过,也因此,他的考试成绩也一直稳定在班级倒数三名。 1987年,陈湖雄连着3年参加高考,成绩一次比一次差,他彻底放弃,决定去打工。 自己没有珍惜读书的机会,就干点与学生相关的事情。有一天,陈湖雄偶然路过一家文具厂正在招人,看着待遇不错,就也跟着报了个名并被录用。 读书的陈湖雄,总是打不起精神,工作起来却如同打了鸡血。从小就在街边卖东西的经验,也让他把这份工作做得游刃有余。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晚上10点还在商家谈事,随身携带的再也不是小说书,而是一个大背包,里面全是文具。客户一个电话,他立马就到店里。 陈湖雄也把自己的那股“聪明劲”成功发挥在工作上,为了把货卖给百货店的老板,陈湖雄绞尽脑汁想出了赞助学校已达到宣传的目的,以他为发起人找百货公司联系学校,专门为学校提供各项活动的横幅,而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在横幅上署名“某某百货店赞助”,这样一个看似细微的变动,却让百货店在开学时候的营业额就翻了几番。陈湖雄也因此成为了厂里的销售冠军。 在随后做推销员的9年里,陈湖雄一直蝉联厂里的销售冠军,承担起厂里40%的销售额。同时,陈湖雄也存下了不少积蓄,积累了文具行业的各种经验。 1999年,陈湖雄拿着10年的积蓄在奉贤买下了一块地皮,晨光笔业就此诞生。如今,晨光文具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而陈湖雄身价516亿元。 西贝莜面村创始人贾国龙,高考2次,身家55亿 1967年,贾国龙出生在内蒙古临河,从小身体一直较差。面对一帮草原蒙古大汉,自己的身子骨偏偏却羸弱得不行,只能坐在板凳上看小伙伴赛马、摔跤、射箭。 1980年9月,妈妈带初一的贾国龙去呼和浩特做全面身体检查,那是他第一次出远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令贾国龙印象深刻,“原来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 从此,每天早上6点不到,贾国龙就坐在草原上大声晨读,一读就是6年。第一次高考落榜,他开始准备第二次高考。1986年9月,贾国龙如愿走出草原,考上了千里之外的大连水产学院。 刚上大学的贾国龙对做生意的门路就颇为敏感。 大一寒假回家,贾国龙买上一大堆蚬子干、鱿鱼片等海特产孝敬舅舅。不过舅舅吃不惯海鲜,却对贾国龙拿回来的大重九香烟爱不释手。他动了小心思,大二上学期他干脆从大连买上一皮箱的大重九回老家,一倒手就是300多块,“一年的生活费就挣了出来”。 不过一回到大连贾国龙就病倒了,一宿一宿睡不着,两个月暴瘦20多斤,人都脱相了,医生给出的诊断是水土不服。1988年5月,贾国龙只好退学,“这才认识到身体的重要性”。 当时贾国龙年仅18岁,回到老家临河后,他告诉家人“想回来做生意”,因此家人掏出了几千块钱的全部积蓄,他开始倒卖石家庄各种小商品,并利用价格差赚到了不少钱,这笔钱支撑他在1988年底和1989年初分别开出了一家咖啡馆和一家酒吧。 在内蒙古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后,1996年,贾国龙开始去北京,但是却意外邀请前往深圳共同经营粤菜酒楼,尽管莜面等内蒙菜品卖得不错,但最核心的海鲜等粤菜菜品根本不被当地人认可。短短9个月他就亏损了130多万,因此不得不回老家借钱填坑。 回临河后,他继续干餐饮,并且干得更大。他贷款100万盖起了两层楼高、3000多平米的美食广场,一楼卖小吃,二楼卖川式火锅。他要把在外面看到的、吃过的好东西都带回老家。最终生意火爆。 1999年他又再次进京。贾国龙在临河驻北京办事处旁边承包了“金翠宫海鲜大酒楼”,由于对海鲜品类经营并不顺利,被顾客问“你们的海鲜怎么吃起来有股羊肉味”,遂做自己擅长的食物,把海鲜拿掉,全部换成了莜面、羊肉,改名“金翠宫莜面美食村”。 千禧之年,这家店的盈利做到了300多万,往后的每年也开始逐年递增。这给了贾国龙信心。后来,他每开一家连锁店火一家。就连2002年接手人家倒了几手的六里桥店,都能做得风生水起。六里桥的这家店第一次正式聚焦做莜面,同时把“金翠宫莜面美食村”正式更名为“西贝莜面村”。 2019年,西贝在全国20多个省份开出360多家门店,实现年营收57亿。 新奥集团创始人王玉锁,高考3次,身家810亿 在众多产业“大王”的奋斗史中,有一位三次高考失利的考生,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这位考生就是2020年的河北省首富,“中国燃气大王”王玉锁。 1964年,王玉锁出生于河北省霸州市。霸州作为一个南北沟通的要道,这里的人们大多都会做点小生意,因此年幼的王玉锁并没有将学习视为自己的唯一出路。 值得一提的是,班里三十多位同学,王玉锁总是能“稳定”在后三名,而且一直“保持”到进入高中。这种情况直到进入高中,王玉锁才终于明白了,高考对一个中国人命运的重要性。但是落下了九年的功课,岂是三年就能补完的,他参加了三次高考,成绩却一次比一次差,他也就没有再继续坚持了。 怀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期待,王玉锁进入了社会,开始了自己的“谋生之路”。 这条路一开始并不顺利,没有高考登陆的王玉锁,找工作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和身边大多数的青年一样,去工厂里打工或者摆摆地摊赚点小钱。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风口带动下,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最先赚到“万元收入”的“万元户”。而年轻的王玉锁,似乎开始的这几年的运气并不算好,没有赚到“万元收入”不说,反而因为干什么赔什么,欠下了“万元外债”。这让经济上本就不富裕的他,雪上加霜。 但是,王玉锁拥有着所有成功企业家的共同优点,善于观察,敢于创新和敢想敢做。这些优点将会支持他走出黎明前的黑暗。 在生活和工作中,细心的王玉锁观察到,当时的民众生火做饭大多使用柴火和煤炭,既不清洁又不方便,液化气或许是未来城镇居民的能源首选,要是能做相关的生意,或许能够盈利。于是,他一路打听到沧州任丘的液化气厂,这里是周边城市液化气的供应源头。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液化气工厂的负责人,曾经是王玉锁见义勇为救下的落水者。于是口袋里并没有太多钱的王玉锁,在这位“朋友”的帮助下,顺利地赊到了燃气灶和液化气罐,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此后凭借着自己的商业直觉和优秀品质,王玉锁的生意也越做越大,甚至创办了新奥集团,这一在能源领域的巨头企业。曾有记者采访过他,新奥为什么能够成功?“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最后人用智慧把天地人合在了一起”王玉锁如是说。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