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结束,一场火热的“后高考经济”大戏帷幕正式拉开。对于这些刚刚走出考场的年轻人来说,越需要多些冷静和理性,既要量力而行,也要绷紧安全之弦。
上好高考后走向社会京东白条钱怎么弄出来

换新手机、买笔记本电脑、考驾照、同学聚会……这些既是一种消费,也可以看作是他们走向未来人生的一种“仪式感”。不过,毕竟绝大多数考生的这笔消费都需要靠父母来承担,还是应该提倡适度、理性消费,需要考虑到家庭的实际情况,杜绝盲目地跟风、攀比。

除此之外,则是要增强安全意识。比如,一些考生与三五好友结伴外出旅行,既要注意防疫安全,还要重视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再比如,一些考生去做美容、近视眼手术等,也都有一定安全风险,需要非常慎重,切勿被商家所忽悠。此外,还要注意防范高考录取诈骗现象。总之,安全这根弦在何时都不能松。

深圳特区报评论认为,如何消费,其实也是考生们正式走向社会的“第一课”。他们对消费的理解,对于社会复杂性的认知,对于社会风险的预判,在此期间都会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如果能够借此树立健康消费观,培养健全人格,无疑将终身受益。

炒作虚拟跑鞋实为“击鼓传花”

一双虚拟跑鞋,售价在5000元到40000元不等,几个月就卖了上百万双。这双鞋既不能试穿,也不能触摸,为何依然有人抛掷重金?还是背后的投机炒作使然?

据了解,虚拟鞋有“跑步赚钱”等新玩法:用户购买虚拟跑鞋后,可通过跑步获取虚拟货币,再将虚拟货币直接变现。不少人将此视为生财之道,希望通过“炒鞋”一夜暴富。边跑边赚,听上去很美。但和所有“击鼓传花”游戏一样,早期参与者或许能获益,越往后风险越大。虚拟货币价格本身并不稳定,一旦遇到恶意做空,市场上热钱消退,抑或是监管政策出现变化,都会导致游戏崩盘,价值归零。

虚拟鞋基于NFT(非同质化代币)进行,还存在“炒币”之嫌,面临监管风险。当前,我国严令禁止虚拟货币炒作交易,对NFT的法律性质、监督方式等也尚未明确。虚拟鞋的金融化倾向,还有可能衍生出炒作欺诈、非法集资、赌博洗钱等隐患。

经济日报评论认为,相关部门也应提高警惕,加大监管力度,让恶意炒作者付出必要代价。同时,要积极科普,向社会大众讲清楚一些所谓的科技创新实为“挂羊头卖狗肉”的伪概念,盲目跟风不可取,贸然入局容易遭遇财产损失。

论文致谢因何打动人心?

“从2005年18岁离开故乡,负笈远游,至今35岁博士毕业,整整17年时间过去。期间参加过7次研究生考试、3次博士论文答辩……曲折废弛难以尽述……”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系博士赵安的博士论文致谢刷屏朋友圈。

还记得去年中科院一博士论文致谢同样在网上引发热议,作者在致谢中回顾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打动了无数网友。有媒体曾这样评论他——“拿了一手‘烂牌’,但凭着心头一个‘勇’,脑中一个‘智’,为自己硬辟出一条路”。

这两篇论文致谢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都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细细读来,融注在文字中的真挚情感跃然纸上,笑对生活的乐观、追求梦想的执着不言自明。生活中,有的人被苦难击败,有的人却把苦难写成诗。到达理想的彼岸,总要翻过一座座山、迈过一道道坎。人生因梦想而闪光,梦想因坚持而绽放。为梦想奋斗在路上就是最好的状态。

广州日报评论认为,论文致谢为何打动人?是因为我们从他们故事中找到了共鸣,“看见”了努力的自己。祝愿每一个执着追梦的人,努力终有所成。

拒绝“花钱受气” 对电商超长预售说“不”

不久前,中消协已经点名超长预售,对部分商家设置预售商品不退换、预付金不退等不公平格式条款的行为,援引相关法规说“不”。

商家要想长期实行预售模式,就必须制定公平合理的预售规则,并严格遵守预售规则的每项约定,既不可把预售规则变成“霸王条款”,也不能在预售方面“说一套做一套”,更不应拿疫情当违规违约的“挡箭牌”。作为电商平台,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把好平台准入关,规范商家预售规则,并监督商家落实规则,重视消费者反馈的意见。

中国经济网评论认为,自律固然重要,他律亦不可缺少。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向全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出《关于规范“6·18”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白纸黑字写好了,也算是提前打了“预防针”。百姓常说,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这种时候,商家在琢磨着“套路”消费者之前,是不是得多掂量一下?

发展新能源车,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

在全球乘用车由燃油向电力转换的大背景下,中国也早早开始推动新能源车发展。人们只看到了新能源车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汽车厂商在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上缺乏作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汽车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达到20万吨,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到2025年,需要妥善回收、处理的动力电池预计将达到78万吨。尽管诸多车企已经认识到了回收动力电池在经济、环保等领域的主要价值,并着手开始完善回收处置机制,但“白名单企业总回收量不足5万吨,接近四分之三的退役动力电池流入了‘小作坊’”。这样的结果既表明了废旧动力电池是一个极具经济价值的产业,同时也说明了回收动力电池市场存在乱象,而乱象的直接结果就造成了环境污染,这与新能源车的环保初衷背道而驰。

如何让汽车厂商在新能源车消费市场风口获益的同时全力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就需要公权机关科学制定具有有效约束力的监督机制。

光明网评论员认为,在新能源车行业的风口上,国家应该完善相应法律和建立约束机制,来让汽车厂商在抢占市场先机时保持冷静和克制,否则终将影响的是新能源车在公众心中的环保公信力,进而损失的仍旧是车企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