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集团,作为从深圳走出来的中国房地产名企,在董事长李华带领下,坚持赓续新时代“深圳精神”,秉承“共筑卓越人生”的企业使命和“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公益理念,长期致力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积极践行企业社会公民责任,并不断探索卓越特色的“精准+长效”创新扶贫模式。
 

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党中央把乡村振兴摆在统揽“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了系列决策部署。今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产业发展是巩固并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方面。如今,在力争实现共同富裕的大目标下,李华率领卓越集团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毅然肩负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公益答卷。

25年来,在卓越集团董事长李华亲自推动下,卓越公益捐助范围涉及教育、扶贫、生态保护、文化事业、医疗、公共设施、抗疫救灾等领域。公益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覆盖了新疆、西藏、甘肃、江西、四川、重庆、广东、广西、湖北、陕西等贫困地区及灾区。累计捐助善款达5.4亿元,统筹、参与慈善项目多达328个。李华个人亦因持续不断的善举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屡次获得深圳“鹏城慈善捐赠个人金奖”和“社会责任企业家”等公益奖项,并位列第五届鹏城慈善捐赠个人金牌第一名。

近日,由深圳市慈善会和卓越集团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一场围绕“乡村振兴”主题的慈善直播。通过三地视频连线、“直播带货”等形式,向公众展示深圳市政府和相关援疆深企参与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优秀成果。通过直播让更多的人读懂卓越援疆公益系列行动,看到新疆塔县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

55.9万的直播总观看量,是卓越集团对塔县长期帮扶的工作缩影,也是卓越践行社会责任的成果体现。如今,在相关公益扶贫工作进入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转型过渡的新阶段,曾任中国狮子联会中狮公益学院常务副院长,深圳狮子会会长、监事长,现任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深港中心主席、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联席主席、卓越集团公益基金负责人的肖兴萍女士受访时直言:“卓越做公益,是理所应当。”

问 卓越集团经历二十余载的成长,是在何种契机下开始投身公益事业?

肖兴萍:我认为这和卓越集团高层的个人情怀有关。卓越集团董事长李华先生和副董事长李晓平先生出生于教育世家,早年通过高考抓住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所以在卓越公益工作开展初期,我们的很多工作就是从教育开始的。先是捐赠学校、图书馆等,到2008年汶川地震,公司董事会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号召,修建灾后安置村的同时,又投资援建了三所学校。而在2018年和2021年,董事长李华先生更是向清华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分别进行了2.7亿元和1亿元的大手笔捐赠。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可以说教育是卓越做公益的初衷和重点领域。

问 卓越集团多个公益亮点工程享誉全国,卓越有无自己特定的帮扶模式?

肖兴萍:事实上,卓越集团的公益扶贫工作是在集团董事会的充分授权下,大量投入人力物力,通过医疗助残、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打造出“精准+长效”的扶贫模式。做公益,我们并不仅仅是捐赠款项,还需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研判,做出最符合当地发展的决策,光是投入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持之以恒地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从根源激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内动力,形成可持续发展,帮助对口扶贫地区走出一条能够自我“造血”的脱贫新路。

而在去年的抗击新冠疫情中,我们总计捐赠1000万元,但也是根据疫情实际需要,以捐赠呼吸机、防护服、口罩等抗疫紧缺物资为主,现金只占一小部分。

问 作为卓越的公益亮点工作之一,在帮扶新疆塔县期间,卓越从哪些方面做了怎样的工作?

肖兴萍:我们通过医疗救助、教育改善、产业扶贫“三管齐下”。在医疗救助上,我们主要致力于新疆塔县及喀什地区耳聋、脑瘫、马蹄足等残障儿童的手术治疗及康复训练。塔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上,平均海拔超4000米,是祖国西大门,全县人口仅4.1万,以塔吉克、柯尔克孜、维吾尔族为主。其中残障人士占4.2%,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严重,成为脱贫路上的“拦路虎”。援疆5年以来,我们邀请了深圳市儿童医院专家带队7次奔赴塔县,开展“太阳的孩子”公益行动,为塔县残障儿童实施矫正手术56例,进行康复治疗19例,总义诊筛查1000人左右;同时联手爱佑资助喀什地区15名心脏病孩子做了手术。卓越还牵手深圳狮子会,对塔县定向培养的50名医疗专业大学生进行资助。医疗救助上,光是捐款、捐设备是不够的,要培养医疗人才、留住他们,让他们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此外,卓越还推动塔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成立,资助、培养康复专业人才。我们结合当地残疾人口多这一实际情况,出资定向培养8名康复师。从学习、培训到成功上岗,卓越全额支付他们的工资,希望他们能够真正地摆脱依赖,自食其力;教育改善方面,卓越结合当地地貌、气候特点,重点改善当地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喀什市与莎车县两地特殊教育学校电脑机器老化,教学设备资源匮乏,卓越联手社会爱心人士向两所学校捐赠多媒体设备,捐赠大批电脑,以完善学校硬件教育环境。因喀什特校食堂过小,无法满足全部学生就餐,卓越特别援建了集装箱食堂,以解决学生就餐问题。另外,由于学校财政预算有限,无法对校内饮水机已经老化的滤芯进行替换。为保证校内水质和师生饮水安全,卓越特别购买了替换滤芯配件捐赠至学校。并捐赠多台大型学校用开水机,改善学生生活条件。

因此可以说,我们对塔县的医疗和教育援助是无微不至的。

问 塔县地处高寒地区,却拥有诸如雪菊这样的具有药效的珍贵药材,但在产业发展上,似乎存在很多顽固问题,卓越在期间做了哪些工作?

肖兴萍:与很多企业不同的是,我们在援助塔县的过程中,除了捐款捐物,更专门派出了专职驻点干部,因地制宜去制定一系列的扶贫工作方针。我想,一般的企业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我们真的是把公益扶贫当事业在做。

在针对塔县的产业扶贫方面,我们花了巨大力气去深入挖掘塔县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一开始,我们是去买他们的产品,通过包括员工年会礼品、平时送客户等方式消化一部分。后来,我们开始协助当地农民合作社成员进行农产品收购,资助物流及包装等费用,为当地解决物流、商贸沟通、销售渠道等历史难题。以开发太阳礼盒、杏运礼盒、雪菊礼盒等帕米尔高原农产品原生态礼盒,定产定销来进行扶贫,帮助当地村民实现创收。三年来,累计收购鲜杏66吨,打造杏运礼盒15000多盒,累计收购雪菊超过1200公斤,打造雪菊礼盒12200份。特别是2018年与塔县的提孜那甫乡和班迪尔乡合作建成100亩雪菊基地,带动两乡共40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2019年,推动班迪尔乡帕米尔雪菊品牌创立,生产规模扩大至200亩。由于当地企业管理能力、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都比较薄弱,我们需要在当地培养劳动力、管理人才、销售人才,帮助他们建立一整套覆盖三大产业全链条的自我“造血”体系。根据我们的产业扶贫计划,按照卓越公益在塔县现有的人力物力,再联合多方力量,到2023年底,有望帮助当地实现人均年收入从现在的1.7万元增至3万至4万元。

问 您曾荣获深圳市第二届鹏城慈善奖“十大行为楷模”,并连续5年荣获国际狮子会总会长最高荣誉奖章。多年来也投身于卓越公益事业一线,您有什么值得回忆的瞬间和感悟?公益,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肖兴萍:记忆深刻的事件其实很多:2004年印尼海啸,我组织了卓越集团的第一次集体募捐。当时,上到管理层,下到基层员工、甚至保洁员,每一个人都积极响应号召,显示出了卓越这个大家庭有大爱。当时我们的捐款是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一笔民间捐赠。看着自己主导的募捐活动成功举行,我很欣慰,这就像一次观念上的启蒙,让我义无反顾地投身公益事业。

2004年8月,我跟随公益组织去西藏阿里,为贫困地区的藏民们做白内障手术,期间历经磨难。当时西藏的路十分艰险,车轱辘飞出去两次,解放军救了我们三次。记得有一次,手术做了一半停电,我们拿着手电筒给医生照明。手术做完第二天,病人眼睛上的纱布刚一揭开,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当时他脸上的表情让我至今难忘。事实上,当时手术的费用只要500元钱,但就是这500元就能让一个人重现光明。虽然可能我们觉得这仅仅是做了一些小事,但对于他们来说,眼睛治好了,马上就能工作,就能改变自身甚至整个家庭的命运,对他们来说应该是“如获新生”的感觉吧。

当时在普兰县,我们和医疗队都身着统一的志愿者服装走在街上,很多藏民并不是病人,但在街上碰到我们,可能也有信佛的原因,他们会直接跪倒在我们面前,这让我非常感动。

在卓越做公益十多年,让我收获了很大的成就感,这份责任之重,也让我笃定地想要坚持下去,从未动摇。但由于年龄的原因,后续我主要的努力方向可能是输出公益理念,通过传帮带,培养新一代的卓越公益人,让年轻一代继续践行卓越的公益之路。

问 “社会责任”四个字对卓越来说意味着什么?

肖兴萍:首先我觉得,卓越作为一家成功的企业去践行社会责任,这是理所应当的,也是义务。我们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成绩,就应该去反哺社会,卓越集团高层从一开始做公益,就始终保持着这份初心。副董事长李晓平先生就经常表示:“只要是公益组织、活动需要卓越的,我们都坚决支持”。从诸如这类的表态上,我认为卓越集团做公益,真的是一个很本能的意识。其次,管理层的公益意识,也会传导给员工。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是自上而下的,是应该带动企业整体形成共同的公益价值观。比如:我们积极鼓励员工献血,年末对该类员工评奖;组织员工参与阿拉善梭梭树种植,防止土壤荒漠化;组织集团员工踊跃参加红树林公益湿地系列活动,守护深圳的海岸线等等。

最后我想说的是,“共筑卓越人生”是卓越的企业使命,它是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卓越,就是要做到最好,而共筑则包括了所有维度,它狭义上是指企业和个人,广义上则是指全社会。因此这六个字不仅仅指企业在商业上的成就,或是员工的个人成就,它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