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
 

  对爱吃的中国人来说,第一句肯定不是空话:煎饼果子、豆腐脑、胡辣汤、肉夹馍、热干面、咸菜肉丝面、生滚粥、叉烧包……哪一样,给个外国皇帝也不换。

  然而,中国老百姓的早餐,还有一大类,吃法的丰盛程度,比起皇帝的早餐真不遑多让。

  这种吃法,就是早酒。

  ©  《早餐中国》

  饮早酒时的早餐,大概其味最胜——因为,酒喝不喝无所谓,但中国人的下酒菜,一定是好吃的。

  就拿我们好多人闻所未闻的早酒,写一张香喷喷的早餐菜单出来吧。

  一定有人问,为什么早上就要喝酒?晕晕乎乎不说,还灌入一类致癌物,多伤身。

  事出有因。今天的早酒客,大多早已过了退休年纪,早年养成的生活习惯与肌肉记忆共存,才让他们天不亮就坐在小酒馆里——

  过去农民日出而作,早起趁天凉下地,然而气候湿冷易感冒,几家邻舍为了御寒充饥,下地前凑在一起喝酒暖身,就不怕了。

  所以早酒这东西,大约在南方市镇居多。

  因此,很多地方的早酒也简单,农家人勤俭的习惯改不掉,也就是几样小菜,像我们去过的昆山花桥镇,番茄炒蛋白斩鸡之类也能下酒,主要目的不是菜,还是酒。

  但是,也有把简单的早酒,吃得特别享受的。

  上海周边区镇有个习惯,伏天早晨吃羊肉、吃老酒。

  周浦、张泽、崇明、真如、七宝……农村包围城市,唯独上海市区里少见。

  羊肉下酒,皮皱皱膏脂嫩滑,听着就冒口水,想起浔阳楼上黑凛凛一条大汉——饱弟第一次学会“风卷残云”这词儿,就是读《水浒》李逵吃羊肉。

  ©  《戴敦邦新绘水浒传》

  可是,画面出现在这个宇宙里的小酒馆,却有些违和。

  北国羊羔美酒的豪快古意,怎么听都跟细腻精致的淮扬印象不搭界;

  别处都是冬日吃羊进补,此地偏偏在伏天;

  而最爱肥羊的,还都是齿摇发落的老爷爷。

  吃羊肉早酒的老翁,对这一切都无所谓。招待他们的小馆,凌晨三四点就开门亮灯,老年人觉少,醒得也早,真有这个点儿上门的。

  ©  小玥日食记

  这里吃羊肉都带皮,炖到极软烂,像腰窝肉、羊后腿,一刀下去真往外直冒油,切得飞薄飞薄,灯下油脂明晃晃,没牙的老头夹一片,口中一抿,下去了。用《水浒》的话,花糕也似好肥肉。

  ©  朱厘米

  不远的苏州就有道“羊糕”,把透肥的羊肉与猪皮一同炖至酥烂,冻成凝脂,切片食之如糕——当地人若没有几个“羊痴”,断想不出如此极致的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