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理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以为应从三方面理解:第一,为什么?即在目前这个阶段提出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成因是什么。第二,是什么?即对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应如何理解。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在哪里?
京东白条加油额度能取现吗今日战略访谈

全文字数:3902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21年第4期

一、新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成因

先讲为什么。 从国际环境分析,外需不足长期化将使我国必须主动调整供求结构关系,提升供给的适配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今世界工业化出现了两个新趋势。一个是发达国家实行再工业化战略,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吸引产业资本回流,支持本国发展中高端制造业。于是,这些发达国家就从原来的中高端制成品进口国转变为生产国,中国要大力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将与这些发达国家形成强烈的市场竞争关系。第二个趋势是,中国在中低端制造业领域已经形成了巨大供给能力,这种供给能力同时瞄准的是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但是,我国在中低端制造业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下降。比如2019年我国制造业领域工人月均工资6520多元人民币,而2019年越南普通工人月工资2000多元人民币,高级技术专家月工资才2700多元人民币;同年,印度普通工人月薪1200元,熟练工月薪2200元,柬埔寨当年工人月薪还不足1300元人民币。像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非洲大陆一些国家都是如此,甚至其劳动工资更低。这些发展中国家制定优惠政策,利用其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大力发展同中国一样的劳动密集性制造业,生产出与中国同样质量的制成品,也纷纷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在发达国家市场上对中国产品形成强大的替代冲击。再看美国,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美国加紧了对我国实施单边制裁行动。一方面用高关税限制中国产品出口美国,另一方面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在重大技术领域和关键技术零部件等方面对中国实行“断供”“断芯”,在香港议题上取消香港单独关税区的优惠待遇,并以所谓“人权问题”制裁新疆棉花及棉纺织品。所有这些,都会使得我国的外需空间受到挤压。在此情况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就显得更具有战略意义。

从国内形势来看,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也迫切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供求结构关系方面,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适配性不够,主要表现为供给长期超过国内需求,一旦外需减弱,国内供求矛盾陡然显现;同时,供给结构被长期锁定在中低端,难以适应需求结构的动态变化。在需求结构方面,投资总量长期偏高,结构不优,低效投资多,贴近民生、为培育长期潜在增长能力的投资明显不足。社会消费则表现为,社会总体消费能力偏弱,对国内大循环支撑力严重不足,大量低收入人群的潜在消费力受到制度性抑制,中等收入群体的现实消费在社会保障性制度供给不足条件下难以得到正常释放,高收入群体在消费环境改善不尽人意条件下储蓄意愿增加而消费意愿下降。在供给结构方面,中低端制造业占有了大量社会资本资源,造成产业结构固化,这些拥挤在中低端制造业领域中的资本存量要素,既难以向新兴产业领域再配置,而且为了改造升级这些产业还需投入大量增量资本资源。相反,新兴产业发展既面临着原始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制约,也遇到市场基础性制度供给短板的限制。

再从经济发展阶段看,早在2010年中国已经进入中高等收入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十分临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值。在这个发展阶段,内需主导、消费引领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因此,面对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中国的发展方式也有必要进行战略性调整。

二、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