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新广州知识城一角。贾自豪摄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知识产权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国际人才自由港正式启动运营……自去年8月中新广州知识城(以下简称“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以来,知识城迎来了又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金色十年”。目前,知识城正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向着打造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而加速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

  投产后月产1.9万片12英寸晶圆、实现CPU/GPU/FPGA核心元器件FCBGA基板国产化、建设半导体外延用碳化硅涂层石墨基座研发机构……日前,广州粤芯半导体二期、深南电路项目等7个集成电路产业重大项目在广州开发区集中落户动工,其中大部分产业项目聚集于知识城的湾区半导体产业园内。

  备受关注的粤芯芯片项目,是广东省唯一一条量产的12英寸晶圆生产线,也是知识城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的标志性项目。走进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只见一排排高精机器在有序运作。该公司副总裁李海明告诉记者,目前粤芯半导体已吸引涵盖设备、材料等产业上下游的32家半导体企业落户,其中营业额过亿元的企业就有7家。

  粤芯项目所在的湾区半导体产业园位于知识城北部,园区的定位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示范区和广东省集成电路特色制造承载区,目标是到2025年,园区集成电路企业年度总营收突破650亿元,建设成全省集成电路产业标杆。到2035年,建设成为总营收超过3000亿元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核心集聚区。

  历经十年的快速发展,知识城目前已形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除了集成电路之外,还形成了以百济神州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以小鹏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在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的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园里,百济神州将陆续建成3个巨型生产基地,并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带动了诺诚健华、绿叶、恒瑞、龙沙等30多个生物医药枢纽型项目在知识城落户,总投资超200亿元,预计总营收近千亿元。

  构建高端人才“强磁场”

  近日,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运营启动暨广东省博士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揭牌活动在知识城举行。

  作为广州开发区在知识城重点建设的人才项目孵化平台之一,国际人才自由港通过构建全国首个“一核双驱多点”的人才赋能体系,以“高层次人才”和“高精尖项目”为驱动,创建全国首个“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零跑动’”服务中心,建立全国首个立足于新加坡及欧洲国家的海外引才网络,打造国家级博士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帮助海内外人才“一站式”触及区域人才、政策、金融、上下游及公共资源。正式运营后将全面整合涉外人才服务事项,进一步探索人才发展和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为全球人才在广州开发区提供“创新创业+安居安享”的贴心服务,为知识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副主任徐晖说,为“筑巢引凤,集聚英才”,知识城将积极对标对表国际一流城市,完善各类配套设施,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例如,引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高水平研究院,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教创新园,成立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

  全球知识产权高地正崛起

  打造成为全球知识产权高地是国家赋予知识城的使命之一。

  历经多年发展,知识城已成为全国唯一实现“专利、商标、版权”统一管理的园区和知识产权保护元素最集中的区域。知识产权服务园区也日益成形,集聚了国家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中心等专业服务机构300余家。

  知识城不断创新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模式。2021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在广州开发区开展外国人参加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华设立常驻代表机构试点工作,试点期限为3年,为中新两国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合作提供了抓手。

  知识城先后推动“粤港澳知识产权互认10条”政策、“美玉10条”2.0政策及其实施细则出台与落实,鼓励知识城企业以其依法拥有或其在职新加坡居民依法拥有的新加坡知识产权作为标的物取得融资支持,有效解决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跨境融资困难问题。积极落实《加快集聚境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方案》,通过提供资金扶持,开展项目共建,为促进中新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增加知识产权高端服务供给提供全方位支持。截至2020年底,广州开发区共有有效发明专利17341件,累计获得中国专利奖、广东省专利奖197项,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近54件。知识城“探索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第一批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和典型案例。(庞彩霞)